“测测我这个。”说话间,参加展览的林女士将刚刚从旁边一家展位上拿到的试饮品递给了一位工作人员进行检测。在第十五届奶业大会同期举办的展览会机械设备展区一个小小的检测机前,围满了参展观众,大家都想看看自己手里的奶制品质量如何。
经过不到1分钟的等待,林女士所提供牛奶样品的脂肪、蛋白、乳糖等10种检测指标的检测结果就在仪器屏幕上显示出来了。
“这款乳成分分析仪结合了高性能、高准确性、易用性和快速的特点,可以在不到45秒的时间内分析样品并得到结果,可适用于乳品企业、牧场和检测实验室。”生产检测设备的公司技术员介绍,该仪器除了能够测定脂肪、蛋白等基本指标,还能测定乳铁蛋白、免疫球蛋白等优质乳相关指标,且耗时短、成本低,可让优质乳检测融入日常检测,有效助力我国乳产品质量提升和安全保障。
“其实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国内乳制品安全不放心,他们的认知还停留在三聚氰胺事件时期,其实我们国家的乳制品整体已经是非常安全优质了。”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奶业协会战略发展工作委员会名誉副主任陈萌山说。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2023年市场监管系统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699.74万批次,合格记录数680.65万批次,不合格记录数19.09万批次,总体不合格比例2.73%。其中奶制品样品抽检10.97万批次,不合格产品146批次,合格比例99.87%,不合格比例0.13%。由此可以表明,国产奶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奶制品安全高于全国食品安全平均水平。
与欧盟比较,国产奶质量安全也毫不逊色。2023年,中国奶业乳蛋白、乳脂肪的抽检平均值分别为3.3%、3.9%,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菌落总数、体细胞数抽检平均值优于欧盟标准;婴幼儿配方奶粉合格率连续9年达到99%以上,违禁添加物三聚氰胺连续14年抽检合格率100%。
近年来,我国奶牛养殖规模化程度持续提升,2023年,100头以上的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占比达到76%,奶牛养殖水平不断提高,原奶产量和质量也在不断提升,这为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提升提供了基础保障。
当然,我们也不可忽视加工在质量安全中的重要作用。液态奶消费在我国乳制品消费中长期占主导地位,其中,灭菌乳因其方便运输保存且营养价值高而成为我国市场规模最大的液态奶品类。然而,灭菌乳品质的好坏与否受到多种加工技术因素的影响,国内在灭菌乳工艺研究方面起步较晚,研究相对滞后,导致了常规灭菌乳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受热强度比较高,活性营养含量较低,和产品中残留的耐热蛋白酶诱导产生老化凝胶,灭菌乳货架期短等情况出现。对此,国内乳制品加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改进优化加工程序和方式,以提升灭菌乳质量安全。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纤溶酶和嗜冷菌及其酶类研究,建立了相应的热灭活机制程序,可有效预防灭菌乳货架期内因内、外源蛋白酶引起的老化凝胶问题,保障乳品质量安全。
“总体来说,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已经达到领先水平,特别是优质乳工程实施的8年来,我们制定了66项标准,构成完整的、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的优质乳工程化技术体系。”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加启介绍,2023年,全国28个省份71家企业实施优质乳工程,生产的优质巴氏杀菌乳从2016年不到1%,提升至2022年占全国巴氏杀菌乳产量97%以上,有效支撑了国产奶,自给率提高到72%,逐渐形成了“优质奶产自本土奶”的意识。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惠 雷少斐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